轉載文章 《赤兔之死》
中國2001年高等學校統一考試的作文題,出得很有意思:
「一個年輕人,在漫漫人生路上經過長途跋涉,到達一個渡口的時候,他身上已經有了七個背囊:美貌、金錢、榮譽、誠信、機敏、健康、才學。渡船開出的時候風平浪靜,過了不知多久,風起浪湧,上下顛簸,險象環生。老艄公對年輕人說:『船小負擔太重,客官你必須丟掉一個背囊,才可安全到達。』看年輕人不肯丟掉任何一個,老艄公又說;『有棄有取,有失有得。』年輕人想了想,把『誠信』丟掉了水裡。──誠信被丟掉了,引發你想起了什麼?請以『誠信』為題,寫一篇作文。」
高考作文是根據提供的一段故事,讓考生以“誠信”為話題寫一篇文章,對“誠信”作出評價,文體不限。南京13中理科生蔣昕捷的作文題目是《赤兔之死》,以三國故事為基礎,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,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,給出了滿分;南京大學表示,願意破格錄取這名學生。
考生原文如下
《赤兔之死》
建安二十六年,西元221年,關羽走麥城,兵敗遭擒,拒降,為孫權所害。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。
一日,馬忠上表:赤兔馬絕食數日,不久將亡。孫權大驚,急訪江東名士伯喜。此人乃伯樂之後,人言其精通馬語。
馬忠引伯喜回府,至槽間,但見赤兔馬伏於地,哀嘶不止。眾人不解,惟伯喜知之。伯喜遣散諸人,撫其背歎道:“昔日曹操做《龜雖壽》,‘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’,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,欲從之於地下。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,亦未見君如此相依,為何今日這等輕生,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?”
赤兔馬哀嘶一聲,歎道:“予嘗聞,‘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’今幸遇先生,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。吾生於西涼,後為董卓所獲,此人飛揚跋扈,殺少帝,臥龍床,實為漢賊,吾深恨之。”
伯喜點頭,曰:“後聞李儒獻計,將君贈予呂布,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,眾皆言,‘人中呂布,馬中赤兔’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。”
赤兔馬歎曰:“公言差矣。呂布此人最是無信,為榮華而殺丁原,為美色而刺董卓,投劉備而奪其徐州,結袁術而斬其婚使。‘人無信不立’,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,實為吾平生之大恥!後吾歸於曹操,其手下雖猛將如雲,卻無人可稱英雄。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於槽櫪之間。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;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,白門樓上見其恩義,仰慕已久。關將軍見吾亦大喜,拜謝曹操。操問何故如此,關將軍答曰:‘吾知此馬日行千里,今幸得之,他日若知兄長下落,可一日而得見矣。’其人誠信如此。常言道:‘鳥隨鸞鳳飛騰遠,人伴賢良品質高’吾敢不以死相報乎?”伯喜聞之,歎曰:“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,今日所聞,果真如此。”
赤兔馬泣曰:“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、叔齊之高義。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,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。士為知己而死,人因誠信而存,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?”言罷,伏地而亡。
伯喜放聲痛哭,曰:“物猶?
憂今日台灣之亂象,人心之不古矣
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
赤兔之死
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
人生三點
轉貼~~~人生三點
>>>
>>> 放開一點、簡單一點、單純一點;集滿三點,就會開心一點!
>>> 郭台銘,他最近在接受訪問時,記者突然問他覺不覺得自己是皇帝?
>>> 郭台銘說:「我不是皇帝,我是地瓜!年終晚會我都是扮地瓜或聖誕 老公公,不會扮皇帝,很多報導把我說得太偉大了。父親是公務人員,他給我很好的身教,教我們安貧樂道,不該我們的就不該去拿,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的房子,沒有沙發,最好的是藤椅,但我們不覺得自己貧窮。」
>>> 這位台灣首富說:「我一個月花不超過一萬元,現在有手機,我連手表都沒戴,我都用人家晚會送的皮包、手表,用都用不完,我的本性不喜歡去享受。」
> 坐在老舊的藤椅上,卻覺得比別人坐在高級真皮沙發上還滿足,郭台銘真的是富翁。
>>> 星雲大師常說滿足與歡喜是真正的財富,富有不是用存摺的數字來衡量,
而是健康、智慧、慈悲、感恩。
有錢不滿足,是穿著錦衣的窮人;坐擁許多物質內心卻不歡喜,是精神赤 貧者。
>>> 最近網路流行一句話:「放開一點、簡單一點、單純一點;集滿三點,
就會開心一點哦。」簡單生活不是貧窮,開心就是富有。
>>> 以前大家一窩蜂花大錢買昂貴營養品,現在發現最便宜的地瓜才營養,有錢人掀起一股吃地瓜的熱潮。所以,貴不代表有用,好東西常常藏在最便 宜的地方,地瓜中藏著哲學。
>>> 東西的重要在內涵營養,不在價格,生命也是如此。
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
農民的悲情~~~天可憐見乎
油價狂飆~百貨喊漲~~~
今年沒下多少雨,至少在5月底前台灣南部地區雨量可是出奇的少,以至種稻農民多數節省了很多防治病蟲害的藥劑費用。眼看水稻即將收割了,卻是連日雨水造成無法收割甚至於有倒伏之危;幸運收成的卻是穀賤傷農。
今日看電視新聞,有立委諸公因連日陰雨造成市場蔬果價揚,批評農委會未盡平抑物價之責;沒讓消費者買到便宜蔬菜。
蔬果漲價農民大多享受不到,跌,農民卻是第一個遭殃,今年蔬菜便宜的讓農民虧本耕除的很多~~~辣椒、高麗菜、胡瓜、扁蒲、南瓜,血本無歸欲哭無淚的~~~西瓜、苦瓜、黃秋葵---等等。如今葉菜類稍漲價,可農民們並沒有好處呀!
現在肥料、農藥又大漲,看來今年二期作可能休耕特別多,農民常期已往的虧本也沒有多少餘力再支持下去了,新的一波糧食危機恐又要發生了~~~~唉~~€這才是悲哀阿!
養成“偷笑”的習慣
養成“偷笑”的習慣
難怪常常看到某人在偷笑!!~~~~~
你是否願意試試看養成偷笑的習慣,會讓你的心情很好喔!! ﹝想一想自己會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 ^_^﹞
有個朋友說,他晚上睡覺時有「偷笑」的習慣。為什麼?
因為,能安穩睡覺,真的很幸福;有健康的妻兒,真的很幸福;有穩定的工作,真的很幸福…… 這一切,不都值得在睡前「偷笑一下」嗎?
是的,我也要學習睡前「偷笑一下」, 慶幸自己的人生路,有逆境、有順境; 有挫敗、有堅強;有眼淚、有歡笑…… 我,真的要天天「偷笑」啊!
同時,我也提醒自己——
「苦著臉,不如以嶄新笑臉迎接每一天!」
「有信心,不一定會贏;但若沒信心,就一定會輸啊!」
大家一起“養成偷笑的習慣”吧!! ^_^
兩代夾殺 掙扎中的悲情青壯族
轉載~~~兩代夾殺 掙扎中的悲情
青壯族A倫夫婦是一對雙薪上班族,年約三十五歲,兩人月入合計七、八萬元,在同輩間算是中上。但他們育有一子,在台北縣有一戶二十幾坪的窩,光是每月一萬五的保姆費、兩萬元的房貸,就吃掉兩人一半的薪水,扣去萬把塊的汽車貸款、兒子的花費、油錢,夫妻倆每月的可支配所得,加起來只剩兩萬元,比大學談戀愛時的打工收入還不如。再扣掉每年繳交的八萬元保險費、稅金、給保姆一個月年終獎金,阿倫夫婦每天晚餐幾乎都在小麵攤草草打發,趁假日回父母家才能吃一頓像樣飯菜。
最讓他們難過的是,身為長子長媳,至今沒有能力奉養父母,偶爾還要靠家裡「接濟」,眼看著兒子就要上安親班、幼稚園,花費將越來越大,自己的收入卻看不到同步成長的空間。
兒子、房子、車子,傳統觀念的「五子登科」,對於他們而言,卻是可怕的負擔與夢魘,他們搞不懂,為什麼小夫妻胼手胝足,省吃儉用,但手頭越來越緊;自己的父母雖出身勞工,卻養得起四個孩子,他們身為大學畢業的白領階級,光養一個孩子、一戶縣郊二流地段的五百萬元小公寓,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。他們不煙不酒、不買名牌、不逛百貨公司,別提「出國旅遊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光是年底多兩張紅白帖,就讓他們捉襟見肘,寅支卯糧,幾無生活品質可言。
阿倫夫婦不是特例,他們是目前台灣社會的中堅,身邊隨處可見的青壯小家庭,他們跟大多數人一樣努力,他們的夢想也不大,但當「養小孩、買房子都變成一種懲罰」,他們被迫下修「生兩個子女」的目標,甚至考慮賣掉房子,搬回老家與父母同住。
這是當代「核心家庭」(由夫妻+子女構成的兩代家庭)的一大困境,「月入十萬元」變成一個重要門檻,跨過此一門檻,夫妻能擁有較充裕的能力生養下一代、構築自有的家庭,甚至生第二胎、第三胎;夫婦合計收入若低於門檻,往往必須在「生小孩」與「買房子」之間作一取捨,否則就會像阿倫夫婦一樣,困陷於「瀕近貧窮」的邊緣線上,痛苦掙扎。
從社會變遷的大角度觀察,台灣在工業化、現代化的過程中,傳統三代式家庭日漸式微,年輕夫婦大多不願與父母同住,「核心家庭」成為社會構成的主流,失去了傳統大家族的支撐,上班族年收入與二十年前相比,成長極微,但支出卻大幅增加。舉例而言,以往年輕子女成家,往往與父母親戚同住,住屋及托嬰問題由家族吸收,年輕夫妻的負擔相形減輕;家庭輕量化、個人化之後,因為住居的需求,無論是房貸或房租,成為小家庭的一大支出;生產下一代後,又因為移動的需求,車貸、停車費、油錢、牌照稅及燃料稅 …也是核心家庭的必要支出,再加上托嬰費用,往往已吃掉年輕夫妻的大半所得。
再則,以往養育子女的食衣住行,大多由家族共同分攤,小孩大多與堂兄弟輪流傳承衣物、書籍、文具玩具;家庭個人化讓細胞分裂,父母必須幫子女添購整套生活及教育用品,再加上科技進展及都市化,個人電腦、手機、兒童房、安親班、寬頻上網、第四台、家庭房車 …這些二十年前不曾存在的觀念,卻是當代小家庭的「基本配備」。 相對於傳統「柴米油鹽」的必需品定義,前述消費現象鞏固了都會家庭的核心概念,卻也讓中產階級入不敷出;與二十年前相比,受薪階級的收入並未明顯增加,支出卻大幅擴張,於是大家都變窮、變拮据了。
其實,這還不是最糟的狀況,如果阿倫夫婦更敏感一些,把眼光放遠,他們會發現,自己處於一種「被上下兩代夾殺」的艱難處境。
一方面,隨著「個人化」的概念不斷深化,「共用」或「公用」的社會行為一去不返,教養小孩的支出只會增加、不會減少,但因學歷的貶值、人力資源的稀釋,延畢、繭居、飛特族等趨勢興起,照料下一代的時間拉長,負擔加重,而且看不到回報的一天。
另一方面,提前退休潮來臨,銀髮族的醫療、撫養成為社會整體負擔,台灣人口結構呈漏斗型趨勢,越來越少的青壯族,必須同時面對下一代的「教養」及上一代的「安養」,並負擔國家整體的財政支出、健保支出,形成「被夾殺的三明治世代」。
這是全球,包括台灣社會面臨的集體困境,我們都身處傳統農業社會不復歸返的世代,親族支撐崩解,手足奧援割裂,「夫妻」成為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,中產階級的收入趕不上科技商品推出的速度、趕不上油電糖價飆漲的速度、趕不上都市化新興行業諸如托嬰、看護、大樓保全擠壓開銷的速度、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、趕不上政府財政惡化的速度。
這是我們的集體困境,我們生活在一個拜物的年代,充滿歐陸品牌Logo及現金卡廣告的年代,我們薪資單上的數字,永遠必須與我們的物慾競爭,永遠與每個月的帳單競爭,但通常是落敗的一方,雖然有時候,能夠勉強打成五五波。
但我們只能祈望,情況不會變得更糟,像我們這樣「被上下兩代夾殺」的下流壯年,慾望越來越萎縮,未來越來越渺小。